红楼梦研究-上海
除标题外,黑色加粗为重点必背、得分关键点
第一章 绪论 ⭐️
红学
- 有关《红楼梦的学问》
- 研究其思想性和艺术性
- 研究曹雪芹生平、思想、家世
- 研究其版本
- 研究其地位和对中国的影响
- 研究红学史
- 《红楼梦》与中外文学对比研究
《红楼梦》版本
- 80 回手抄本,脂砚斋批注,称脂评本
- 120 回排印本,母本程伟元印,高鹗续,称程刻本
- 程刻本结束了传抄时代,开启排版印刷广泛流传的时代
- 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金玉缘》《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红学史
- 起源:脂批最早,与曹雪芹创作同步
-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清朝朱昌鼎说自己治的“经”是“红”
- 红学的发展
- 旧红学:点评派、索引派
- 新红学:
- 考证派:胡适《红楼梦考证》、俞平伯、周汝昌、张爱玲
- 研究作品本身写作方法: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 当代红学:李希凡、蓝翎批判俞平伯错误观点
曹学
- 由红学分化,是其姊妹学科
- 研究曹家身世情况,曹雪芹生平等
- 理解《红楼梦》时代背景,探讨其反应的社会现实
胡适研究曹学
- 最早研究,《红楼梦考证》
- 作者曹雪芹,曹頫 fǔ 之子
- 曹寅死于康熙 51 年,曹雪芹生于此时或稍后
- 曹家曾接驾四次
- 曹雪芹于贫困中创作《红楼梦》,书未完成而身亡
- 《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序,真假宝玉是其化身,真假雨村是其影子
研究曹学之原则
- 力求简要,避免繁琐
- 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第二章 曹雪芹的研究
曹雪芹
-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亦号芹圃或芹溪居士
- 祖籍辽阳,本为汉族,后来为满洲正白旗的“包衣”
- 曹雪芹祖先:始祖曹世选;高祖曹振彦;曾祖父曹玺; 祖父曹寅;父亲曹颙;叔父曹頫 fǔ。
- 曹玺的儿子曹寅深得康熙赏识
曹家发展概况与江宁织造
- 曾祖父曹玺为首任江宁织造郎中
- 曹寅接任江宁织造,担任两淮巡盐御史,巡视两淮盐政
- 曹寅因病去世,其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曹颙 yóng 病故,曹頫接任,此时曹家已渐渐衰落
抄家始末
- 经过:隋赫德负责抄家并继任江宁织造
- 真正原因:政治原因。
曹雪芹父亲
- 三种见解:曹頫之子,曹颙遗腹子、曹颙之子。
曹雪芹
- 生年
- 乙未说(康熙五十四年)
- 甲辰说(雍正二年)
- 辛卯说(康熙五十年)
- 卒年
- 壬午说(乾 隆二十七年)
- 癸 guǐ 未说(乾隆二十八年)
- 甲申说(乾 隆二十九年)
曹雪芹生活经历
- 乾隆二十四年重返南京,做尹继善的幕宾,次年永别故乡
- 他回乡是为寻找补充材料润色; 或是为《红楼梦》的出版寻赞助
《废艺斋集稿》
- 作者曹雪芹
- 分八册, 论述印刻、编织、园林、风筝、烹调、脱胎手艺、印染等。让残疾人能够以技养身
- 反映曹雪芹扶弱济困、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
第三章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红楼梦》的主题多义性 ⭐️
封建家族衰亡史说
- 反映十八世纪中叶封建末世的社会矛盾及封建礼教,男女不同的道德标准,科举制度和深广的社会生活
- 通过贾家揭露封建统治阶级 腐朽本质及必然没落的趋势
爱情主题说
- 宝黛爱情是全书最有诗情、最动人心魄的篇章
- 其他典型人物是宝、黛、钗悲剧性格赖以形成和存在的典型社会环境
宝黛爱情悲剧表现反封建说
- 通过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表现反封建政治
十二钗悲剧说
- 金陵十二钗:出身四大家族的贵族小姐(宝钗、元春、探春、湘云、迎春、惜春、王熙凤、贾巧姐)、贾府少奶奶(李纨与秦可卿)、贾府外孙女(黛玉)、妙玉
- 表现她们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青年女性普遍悲剧说
- 作品反映曹雪芹尊重、崇拜、关爱、同情女性的全新女性观
- 写女性的才华与悲苦,既颂扬,也表现悲剧
妇女问题说
- 中国妇女一直是沉重而悲凉的社会角色。妇女问题是清代作家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 《红楼梦》提出妇女问题但没有答案。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伤、痛苦和迷茫
贾宝玉叛逆道路说
- 贾宝玉是最主要的人物,荣国府 嫡派子孙,继承人。他的生活环境和具体境遇使他长成 叛逆性格,背叛了他的家庭
子孙不肖后继无人说
- 作品围绕核心问题(封建贵族阶级子孙不肖、后继无人)展开书写
- 揭露和鞭挞地主阶级的种种罪恶,讴歌和赞美新兴力量的叛逆精神,深刻地揭示封建社会和地主阶级必然崩溃和没落的历史命运
第四回总纲说
- “纲亦即主题,统帅全书”、“毛主 席指示《红楼梦》第四回是总纲”
封建主义“崩溃”说
- 描写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没落
- 通过叙述贾府兴衰,揭露封建家庭的荒淫腐败,揭示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
政治历史小说论
- 毛泽东和鲁迅提出《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
- 毛泽东:最初当作小说读,后当作历史读
- 鲁迅:《红楼梦》面世,小说的创作手法产生时代性的变换
爱情掩盖政治说
- 《红楼梦》的爱情描写“掩盖”书中的反封建政治内容
影射曹家败破反皇权主题说
- 《红楼梦》“隐晦曲折”,作者遭受难以直言的灾难,用小说的形式影射。需从“虚幻”笔墨中揭示
- 主旨:“描写贾氏家族盛衰荣辱,揭示贾府衰败是因为贾氏自身罪孽及最高统治者奢靡挥霍和加罪,控诉最高统治者制造的人间悲剧,影射曹氏家族。是一部具有强烈反皇权思想的书
理治说
- 理治之书:用道德理念、儒家佛家及安邦治国等约束人行为规范的文章
- 第一回“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少,爱适趣闲文者多”
色空说
- 《红楼梦》悲剧意识贯穿始终,反映 “色空”观。否定世俗社会的追求,折射出对生命和宇宙的哲理思考
- 夏志清认为《红楼梦》是唯一能同西方悲剧作有效比较的小说。其“色空”观是对人生变幻莫测的悲观体验,对世界盛久必衰的观察和反省,否定了封建末世的追求目标和道德风尚,弥漫着“末世”氛围
三线结合与三重旨意说
- 三条线索:宝黛爱情 悲剧(主线)、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过程、理想世界线
- 三重世界(诗意世界、现实世界、哲学世界)三重悲剧(时代悲剧、文化悲剧、人生悲剧) 体现出三层境界
主题多义性
- 反映全方位生活,不同时代不同读者用不同的阐释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体现《红楼梦》主 题深刻性、多义性
提炼人生哲理和探寻生活真谛说
- 研究从作者主观思想和作品客观思想入手,从“病”与“梦”分析
- “梦”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探索病者心灵,反映患了“时代病”的人物在末世对前途的展望。“病”与“梦”融为一体,成为作者寄寓某种人生哲理的依托
- 透过眼泪观“病”察“梦”,笼上沉郁哀愁。《好了歌》是他思想寓意的升华和结晶,也是核心
- 主观命意:描述封建末世社会病情和人生梦想,抒发对 黑暗现实的痛绝之情及无可奈何忧伤情绪
新旧两种事物及其代表人物的双重悲剧说
- 作者对新旧两个社会、两种思想、两种事物,“两两并行” “两两比较”进行描述。用平行、比较的方法描述,展示新旧矛盾
- 王国维评《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引用叔本华悲剧理论,认为它的悲剧性在于剧中人物的关系和位置不得不如此而形成的悲剧
主题流动说
- 传统主题概念存在着割裂、片面 看问题的缺陷
- 主题流动性基于主题相对稳定,一部作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一般只有一个或数个主题说被社会和读者承认
- 有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就有什么样的主题说
第二节 《红楼梦》的分期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 以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写他的人生道路
- 以宝玉的人生道路为重点,写贾府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主题
- 以贾府的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为中心,写贾府的衰败
- 以贾府的衰败为典型,写封建统治阶级的衰败
-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及与宝钗的婚姻悲剧为线索,全面展现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封建阶级灭亡的必然性
《红楼梦》分期
- 序幕(1-5 回)
- 回光返照(6-22 回)
- 死而不僵(23-80 回)
- 烟消火灭(81-120 回)
第三节《红楼梦》艺粹 ⭐️
第八回:钗黛初聚
- 情节:宝钗、黛玉、宝玉
- 意义
- 宝钗在婚姻上有绝对优势,上天意旨和家长意愿双重结合
- 开场白写出三人的情态:黛玉锋芒毕露,宝钗应付自如,宝玉无可腾挪
- 喝酒的细节写出宝钗的博学多识和关切,介绍了宝玉的杂学旁收
- 黛玉不懂为人处世,率意而行。宝钗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第二十六回:潇湘春困
- 贾芸、红玉、坠儿;宝玉、黛玉、宝钗
- 意义
- 写青年男女的恋情因身份、教养、性格等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
- 没有直写春天,但春意浓郁
- 用通真的笔墨写宝黛初恋情景, 写出了爱情的年龄特征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 宝钗、黛玉、 宝玉、小红、坠儿
- 意义
- 宝钗巧妙且心安理得地给黛玉树敌,并无内疚
- 宝钗表现得城府深严,心机细密,手段圆滑,这一切源于私心。写出封建剥削阶级的利己本质
黛玉葬花
- 两次葬花:宝玉、黛玉
- 意义
- 两次葬花,黛玉都看见红消香断的景象,听到花魂或鸟魂的悲歌与叹息
- 落花的命运与黛玉命运相同,《葬花吟》是黛玉全部精神生活的概括,是对命运发出的祈求和抗争
- 《葬花吟》也唱出所有薄命女儿的悲剧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双敲
- 宝玉、黛玉、凤姐、贾母、宝钗、旋儿
- 意义
- 宝钗对爱情不离不弃、不远不近、不冷不热。“借扇双敲”是一次大发作,展示她的爱情生活
- 爱情的妒火使宝钗性格中尖锐、刻薄的因素喷发出来
第三十回:龄官画蔷
- 宝玉、龄官
- 意义
- 一对不相称的恋人:龄官是女奴,如清流;贾蔷是主子,如浊水。《牡丹亭》《西厢记》让龄官认识新的感情世界,对贾蔷付出真心
- 宝玉淋雨却提醒龄官躲雨显示宝玉对女奴的爱惜、尊重
第三十四回:题帕定情
- 宝玉、晴雯、黛玉
- 意义
- 是宝黛共同走叛逆道路的标志
- 宝玉挨打后,宝黛二人产生冲破藩篱的强烈愿望。黛玉的题诗是忠贞、 坚定、生死不渝的誓言
第三十六回:梦兆绛芸轩
- 宝钗、袭人、宝玉
- 意义
- 是宝钗爱情生活的下坡
- 宝钗恋爱虽遭挫折,但婚姻大有希望
第四十一回:栊翠品茶
- 贾母、刘姥姥、妙玉、 黛玉、宝钗、宝玉
- 意义
- 妙玉品茶讲究,其物质及精神享受极其高雅
- 妙玉给宝玉用自己的杯子, 写出她对宝玉的特殊感情。可山门挡住她对尘世的非分之想。她是被封建社会加压后的扭曲形象
第四十一回:刘妪醉卧
- 刘姥姥
- 意义
- 写贫富两极的刘姥姥和贾母,对比出诗礼簪缨之族的虚伪道德及汰侈情状
第四十二回:蘅芜解疑
- 宝钗、黛玉
- 意义
- 是钗黛友谊进一步发展的媒介。宝钗为人处世成熟,黛玉纯情天真
- 黛玉认为这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是宝钗的一片真情,感觉到温暖和幸福。为“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作铺垫
第四十二回:宝钗论画
- 惜春、宝钗、黛玉
- 意义
- 宝钗的“德”受封建礼教培养,“才”也受传统文化熏陶。惜春善画,但宝钗比惜春更懂绘画的理论
- 作者借宝钗发表了一篇有名的画论,历来被人看作是作者美学思想的直接、具体的体现
第四十三回:攒金庆寿
- 贾母、凤姐、尤氏
- 意义
- 道出富贵之家的生活韵事,写出凤姐的得宠和贪婪
- 尤氏的劝说显示凤姐的春风得意之态
- 凤姐不满贾母的守财方式,她追求金钱不择手段,身上 折射资本主义货币经济时代
第四十三回:宝玉祭钏
- 凤姐、宝玉、玉钏
- 意义
- 金钏跳井沉重打击了宝玉,他深刻认识到现实的黑暗和丑恶
- 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无情,写出 宝玉的不断觉醒
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
- 贾琏、鲍二家的、凤姐、平儿、贾母
- 意义
- 封建社会提倡“三从四德”,贾琏的行为受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和社会伦理道德保护, 是合法的。凤姐的反抗则非法,属于酒后无德
第四十四回:平儿理妆
- 凤姐、平儿、贾琏、 李纨、宝钗、袭人、宝玉
- 意义
- 平儿善良、厚道、公正、光明。但她是不幸的,至亲俱无,只能听从 命运的摆布
- 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及奴隶们悲惨的命运,也展示宝玉性格中的叛逆因素
第四十五回:钗黛交好
- 黛玉、宝钗
- 意义
- 经过“诉肺腑”、“题帕定情”,宝黛二人感情 比以前更深厚,黛玉对宝钗的戒备心也稍松弛了些
- 黛玉对宝钗献上全部友情,而宝钗考虑的是如何赢得所有人的好感
第四十五回:宝玉夜探
- 黛玉、宝玉
- 意义
- 题帕定情后,两人裸露出两颗真心
- 这一段是宝、黛爱情生活中值得珍惜的记录,写情之深,又柔、 又细、又美,拥有诗意美感
第四十六回:鸳鸯拒婚
- 贾赦、鸳鸯、邢夫人、凤姐、贾母
- 意义
- 鸳鸯美丽聪明、心地纯正善良,有理想和憧憬,有是非观,贾母非常器重
- 鸳鸯宁愿死也不嫁给贾赦,是一个高尚、刚强的女性
第四十七回:贾母斗牌
- 贾母、邢夫人、鸳鸯、王熙凤
- 意义
- 凤姐巧思捷对,表面取笑实则吹捧, 适度得体,显示了凤姐的性格
第四十九回:香娃啖 dàn 膻 shān
- 湘云、宝玉、平儿、 探春、宝琴、黛玉
- 意义
- 湘云浑厚天真,性格无拘无束,倜傥洒脱。她脱略形迹,放言无忌,让我们 想到李白、嵇康、刘伶。是一个遗世独立的理想化的美神
- 湘云与众不同,说话做事痛快淋漓。可她幼时成孤,出嫁早寡,同样遭遇悲剧
第五十二回:晴雯补裘
- 贾母、宝玉、晴雯
- 意义
- 晴雯和宝玉形成奇特的主奴关系。晴雯任情任性,宝玉体贴谅解
- 晴雯会反抗压迫。她为别人牺牲自己时,会深悔自己之不足,展示性格中的矛盾
第五十六回:宝钗施惠
- 探春、宝钗
- 意义
- 探春主导改革,但宝钗最懂得改革管理和做人做事。宝钗得到了包括探春在内的人的认可
第五十七回:紫鹃试玉
- 宝玉、黛玉、紫鹃、贾母
- 意义
- 紫鹃大胆果断,是唯一能达到“忘我”境地的人
- 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别人,高风亮节
第六十二回:湘云醉眠
- 宝玉、宝琴、岫 xiù 烟、平儿、湘云
- 意义
- 湘云浑厚天真、毫无机心
- 酒使湘云成了天马脱羁,横绝太空的幸福使者模样, 是大观园里的浪漫派
第八十九回:颦 pín 卿绝粒
- 黛玉、宝玉、雪雁
- 意义
- 贾母等人决议瞒着宝、黛,先给宝玉娶宝钗,再给黛玉说人家
- 黛玉听闻宝玉定亲为误传,立即迎着希望。显示出她的至死不渝
第九十七回:黛玉焚稿
- 黛玉、宝玉、宝钗
- 意义
- “黛玉焚稿”是后四十回最有魅力的章节
- 为黛玉之死作铺垫,引导读者进入黛玉生命最后阶段, 陷入绝望和悲恸 tòng 之中
第九十八回:绛珠归天
- 黛玉、宝钗、宝玉
- 意义
- 黛玉的小气性都因这不幸的结局得到谅解
- 黛玉的死激发读者的想象,语言中注入了感伤及愤慨, 扩散着凄凉情味
第四节 大观园的春夏秋冬 ⭐️
名字里的春天
- 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 宝玉的丫鬟春燕
花名签上的春天
人物 | 花名签 | 花名 |
---|---|---|
黛玉 | 莫怨东风当自嗟 jiē--风露清愁 | 芙蓉 |
宝钗 | 任是无情也动人--艳冠群芳 | 牡丹 |
探春 | 日边红杏倚云栽--瑶池仙品 | 杏花 |
湘云 | 只恐夜深花睡去--香梦沉酣 | 海棠 |
李纨 | 竹篱茅舍自甘心--霜晓寒姿 | 老梅 |
妙玉 | 《世难容》 | 兰花 |
诗词的春天
- 黛玉《桃花行》:“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 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人物 | 花名签 | 花名 |
---|---|---|
史湘云 《如梦令》 | 岂是绣绒残吐 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 空使鹃啼燕妒 | 精致 妩媚 |
探春 宝玉 《南柯子》 |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 wǎn 系也难羁 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 平和 朴实 |
林黛玉 《唐多令》 |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 qiǎn 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 缠绵 悲戚 |
薛宝琴 《西江月》 |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梨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 壮阔之气 |
薛宝钗 《临江仙》 |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 | 形象 生动 写意 完整 |
大观园的夏
- 集中在第 26—36 回,端午前后
夏天的穿着
- 黛玉见宝玉穿着“簇新藕荷纱衫”
- 黛玉跟湘云去怡红院找袭人,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睡在床上
- 宝钗曾见袭人做“白绫红里的肚兜”。天气热,宝玉戴上睡觉就不会因不留神而受凉
夏天的解暑秘方
- 香雪润津丹:生津、解渴、降暑、清火的中药,吃了后嘴里会清凉舒爽
- 香薷 rú 饮解暑汤:是一种食疗解暑之汤
大观园的秋
- 《红楼梦》以秋始,以秋终。秋天设置了许多悬念与转折点
- 《红楼梦》里描写了三个秋天,脂砚斋评:“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大观园的冬
- 写到雪字 293 处
- 关于雪的诗词文赋 19 处
- 癞和尚念诗:“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 《飞鸟各投林》:“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 真干净。”
- 带雪的地名 1 处
- 芦雪庵
- 带雪出现的回目 3 处
- 带雪的名字 2 个
- 黛玉的丫头雪雁和宝玉的丫头茜雪
第四章 《红楼梦》人物论
第一节 孤标傲世偕 xié 谁隐之林黛玉 ⭐️
禀承优秀传统文化而生之林黛玉
- 把封建时代文人唾弃虚伪造作,追求自然纯真的品格集中起来,并结 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塑造林黛玉
- 黛玉的离合悲欢与历代文人才子的坎坷际遇、不幸遭逢相通
黛玉的面貌肖像
- 作者采取写意笔法
- 眉:“两弯似蹙 cù 非蹙笼烟眉”“似蹙非蹙”,如烟般自然姣幻
- 眼:“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似喜非喜”,笑靥 yè 显出哀愁,病态又无限娇美
- 神在两目,情在笑容, 虚实结合
- 静态描绘中充满动态变化的少女形象
一个无法抗拒命运的形象
- 落花是黛玉深闺自怜又无法抗拒命运的形象,也是她一生的美的概括
- 在各种矛盾纵向发展和社会关系中写出她内心深刻具体的变化
- 初进府,外祖母爱抚,表兄相伴,流露出独养女儿的娇气
- 二进府,成为孤女,主观愿望和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
- 黛玉越被人践踏越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 一次看戏,众人觉得一个优伶像黛玉。黛玉自尊心饱受损伤
- 凤姐表明嫁给宝玉是高抬黛玉。黛玉“起身便走”
- 宝玉用《西厢记》中的妙词表达倾心, 勾起她身世孤凄之感
- 黛玉写《葬花吟》表明无法自己做主的命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纯真
- 黛玉可贵在于她出淤泥而不染。是一种带有书卷气的幽香,随时随地表现出真性情
肩负着几千年来伟大孤独和寂寞的诗人
- 黛玉肩负着几千年来伟大的孤独和寂寞,“冷月葬诗魂”唱出她的人生归宿
- 黛玉是大观园中第一个要从诗书中觅得生存力量的姑娘
- 大观园里真正的诗人是黛玉,她把诗当正经事去做,成为性格中的一部分和生活中安慰
林黛玉的爱情生活
- 黛玉的爱情是曹雪芹创造出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 宝黛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无邪的天真,有一种“冤家”的甜味,他们的爱情纯洁得像一道清泉。在老生常谈的反复嘱托中掂出不同的份量
黛玉之死
- 黛玉的病情急转直下,贾母安慰,“黛玉微微一笑,把眼又闭上了”。紫鹃苦劝,“黛玉微微一笑,也不答言”。两次微笑表示了对生的绝望及对死的蔑视
- 黛玉之死是作者对女性的理解扩大到当时社会全面的观照,表达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批判
灵芬秀异钟于一人——黛玉
- 黛玉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时代悲剧、社会悲剧,产生着巨大的反封建力量。 她的形象在读者的心中形成了思想感情的积淀,成为了 一种世界性共鸣
- 曹雪芹写林黛玉是一种独创,是创作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第二节 古今未有之贾宝玉 ⭐️
出场的悬念和形象的不凡
- 形象:体现作者全部人生经验和理想
- 出场不凡
- 一落胞胎嘴里便衔着五彩晶莹玉
- 抓周只把脂粉钗环抓来玩弄
- 说出的孩子话惊世骇俗:“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 借王夫人的口描述“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没日”
- 肖像
-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 chēn 视而有情。”
- 换了衣服,作者再次写他“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加之金冠绣服,熠熠生辉
宝玉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条件
- 贾母的溺爱和庇护使他没有过早受到封建礼教熏染,保持了天真和单纯
- 贾母、王夫人的庇护形成特殊生活环境,宝玉一些越出封建礼教界限的思想和行动由此生长
- 贾府嫡系,被视为珍宝,是家族的希望,富贵荣华、高官厚禄、娇妻美妾应有尽有
- 宝玉虽有不少纨绔习气,但对封建社会腐朽面有清醒的认识
- 极不自由, 自由空间小。出入有人跟随,父亲管束严格
严酷的现实是性格发展形成的催化剂
- 严酷的现实指封建家长对宝玉“软硬兼施”以及身边发生的一系列悲剧
- 软:家长们特殊关怀和给予的特权
- 硬:种种限制, 暴力手段的扼制。现实环境是宝玉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催化剂
- 宝玉的想法:希望死后,女儿们哭他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
- 宝玉内心的痛苦不被理解。他的悲伤都是关于无法弥补,不可挽回的事
- 宝玉奠祭金钏。此时他的内心哀多于恨
- 宝玉知道贾赦看中鸳鸯后,心中惋惜、同情又凄凉
- 晴雯之死猛烈地撞击宝玉,他受《离骚》影响写出《芙蓉女儿诔》,表现出“金刚怒目式”的恨:“箝 qián 诐 bì 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宝玉的精神寄托和社会影响
- 精神寄托:宝玉谤僧毁道,但苦闷时从佛、道中寻找安慰。最后遁入空门
- 大观园外,社会的腐朽味、男人的污浊味扑面而来
- 他的社会接触也算广泛,诗词小范围流传
- 社交活动:比较活跃
- 去冯紫英家、沈世兄家赴宴
- 经常拜访北静王府
- 其他朋友:秦钟、蒋玉函、柳湘莲等
- 社会影响
- 姐妹丫鬟们让他觉得女儿是圣洁的水做的;家长们的影响令他没有激烈反抗
- 贾珍等的影响使宝玉有些纨绔习气。宝玉读的书对他影响深远
爱博而心劳
- 宝玉的爱是一种博爱。他的“忧虑日甚”“爱博而心劳”弥足珍贵,体现了作者的美学理想
- 非常同情那些被压迫、被伤害的女性,却又救护无能
- 替人充役,代人受过,凤姐评价:“爱兜揽事情”
- 怡红院中的丫头比较自由
- 同情根本不存在的若玉小姐,给了焙茗几百钱去找,而自己则着急等待
叛逆性格形成总述
- 黛玉的死使宝玉终于彻悟。 他默默准备出世离尘
- 目睹了众人的悲惨结局,重振祖业的任务落在了他身上
- 博得一第,后弃之如敝屣 xǐ,把高官厚禄蔑视到零
- 宝玉出走前给王夫人跪下,磕了三个头,断了最后的羁绊
- 宝玉不顾天恩祖德,抛弃功名富贵、娇妻美妾,遁入空门与封建社会决裂
- 是一个新人萌芽的典型,也是一个具有冲破民族主义思想的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贾宝玉面面观
- 叛逆的性格
- 反对封建礼教
- 反对仕途经济
- 反对封建婚姻制度
- 性格中的对立与谐调
- 厌恶封建官场,但倾慕北静王
- 反对国贼禄鬼,又须与贾雨村等往还
- 认为天地灵淑之气 只钟于女子,男子是渣滓浊沫,却不敢违忤圣人遗训
- 不满贾琏之流淫乐悦己,但他和金钏调笑时公子哥儿味十足
- 对许多少女甘心充役,但在气头上照样会摆出主子款儿
- 热情追求黛玉,但有时见了姐姐会忘记妹妹
- 宝黛的坎坷爱情
- 黛玉的才情学问使他倾倒,黛玉的思想心意与他契合
- 童年之后,爱得更深切。题帕定情后两人感情愈加深厚
- 爱情日趋成熟,婚姻愈加渺茫
- 宝玉追求爱情幸福,但只沉溺在消极的期待中
- 封建家长牺牲儿女的幸福去换锦绣前程, 而一对恋人,却以死、以出家给封建家族留下了绝望
- 宝玉的结局
- 毗 pí 陵驿宝玉“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
- 而后一僧一道夹住宝玉,三人飘然登岸而去
第三节 封建末世女强人之王熙凤 ⭐️
出场和形象
- 先声夺人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 形象:正面描写她光芒照人、华贵艳丽
- 容貌:丹凤三角眼喜时弯弯、尖尖;怒时大大、圆圆。两弯柳叶吊梢眉随着感情变幻着柔姿或锋芒
- 体态服饰:穿窄褃袄,显示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大红衣服。珠光宝气、粉光脂艳
- 言谈举止:黛玉初进贾府时,凤姐的言行显示出她爽快、深谙人心的性格
女强人特征
- 模样标致,言谈爽利,心机深细。女强人形象
- 管家奶奶气派,以刘姥姥角度展示凤姐宠命优渥、大权在手的地位。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适度得体
- 设局:心思果决。贾瑞调戏王熙凤,被王熙凤设局整死
- 协理:管理才干。把宁国府杂务整理得有条不紊
- 弄权:贪财狠毒。铁槛寺中谋用官府力量害死两条人命,坐收三千两银子
典型环境的典型形象
- 封建末世货币经济发展,成就王熙凤对金钱狂热的形象
- 放高利贷,一笔就是三百两
- 为三千两银子杀了张金哥一对情侣
- 她背靠贾家,来旺夫妻做经纪人,平儿做帮手,利用特权挪用公款、放债、贪污
纵情享乐的少妇
- 王熙凤的贞操观越出封建礼法,是一种新的畸形
- 当着刘姥姥及一屋子人和贾蓉打情骂俏
- 以自己美色为诱饵,致贾瑞于死命。大胆、 放纵
凤姐卓越的才干
- 凤姐的才干具有时代烙印
- 侍奉贾母是为了利用,也出于诚心和孝心
- 狂热追求金钱,资本理财思想
- 管理中不留情面
- 凤姐的嫡庶观很新,欣赏庶出的探春
- 受商品经济产生的刺激,追求进口洋物品
王熙凤悲剧结局的深刻意义
-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王熙凤是两府中第一能人,是“封建末世女强人”。但她的才华被封建社会窒息了
- 她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预示着 她被休弃,最后死在大雪中。女强人也要向三从四德低头
-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凤姐一生制造了那么多悲剧,自己也落入悲剧
- 凤姐的女儿巧姐被卖,封建贵族显露出人欲的互相吞噬
第四节 光景常新说不尽 ⭐️
光景常新说不尽的原因
- 成百成群地塑造真正的性格
- 人物性格塑造达到完全和谐的最高境界,“美丑泯绝” —— 鲁迅
- 大观园中女儿们因性格千差万别而形成万象纷呈局面
宝钗的性格争议
- 许伯谦尊薛抑林,邹弢尊林抑薛:“一言不合,遂相龃 jǔ 龉 yǔ,几挥老拳,于是两人誓不共谈《红楼》”
- 红学家哈斯宝评宝钗:“乍看全好,再看就好坏参半,又再看好处不及坏处多,反复看去,全是坏”
薛宝钗的形象
- 鲜艳妩媚: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 有着花中之首的牡丹、鸟中之王的凤凰般华贵、端丽的形象
薛宝钗才识和“德”育
- 才识:宝钗的才识最全面、最正规、最深广
- 生于书香继世之家,拥巨万之富,学问扎实,比宝玉的杂学旁收更杂
- 有运筹谋划, 理财治家的本领
- “德”育:具有封建社会最完备的美德
- 虽出身百万皇商之家,但有“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素养
“美丑泯绝”的薛宝钗
- 可以说她虚伪得可耻,也可以说她俭朴得可贵,性格两重组合
- 是士大夫阶级“守节安贫”的发展和衍化
- 有更高的追求和目的。宝钗简朴的住处令人产生矫揉造作的观感。薛家富贵,根本不用她就中俭省
薛宝钗的冷和热
- 宝钗的“冷”
- 吃“冷香丸”
- 对金钏儿投井的冷漠分析
- 宝钗的“热”
- 追求自己理想和信念,不遗余力宣传
- 她对黛玉宣传女子只做些针线纺绩,要拣正经书看
- 劝湘云不应把诗当正经事
- 劝宝玉,宝玉骂她:“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 如果她也黄袍加身,会成为母仪天下的 女圣人
- 作诗时常流露出人生理想:《临江仙》、《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揭露贪婪横暴,表现忧国忧民的襟抱
宝钗的“小惠全大体”
- 令顺民心
- 作者刻画宝钗多方面才能,是非常符合封建阶级政治理想和政治利益的
- 性格的魅力
- 居室朴素,容易被人看成是伪装
- 学习刻苦,可能是被功利主义愿望驱使
- 优秀才能被看成是为富贵利禄做准备
- 有正统士大夫阶级的情操,又透露着矫饰
- 豁达冷静的外表下包藏着热烈、炙热。她多方面表现了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积极因素;她身上闪现着作者的理想,又宣告理想破灭的必然趋势
宝钗的为人行事
- 世故深,有虚伪和心机
- 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教育,对王妃的旨意诚惶诚恐
- 维护封建礼教,深得“孝悌 tì 之义”,善于察言观色, 练达人情
- 善于体贴和笼络别人,在人际关系中十分谨慎,保持着平衡
- 一旦面临利害,会牺牲别人保全自己
宝钗的爱情悲剧
- 宝钗的第一个不幸是入选落空。其后以金锁配宝玉
- 恪守“男女大防”,但又有爱的要求
- 宝钗的爱一向被看成淡漠、无情,其实她的热烈和执着在深层。“绣鸳鸯梦兆绛芸轩”是她爱情的下坡路
宝钗的性格深层意识
- 宝钗一次勃然色变,一次恸 tòng 哭失声,都与她的恋爱婚姻有关
- “鹞 yào 子脚”事件宝钗大发脾气
- 宝钗鲜活的深层性格因教养约束而封闭。被触动时才显示
- 借靓儿找扇子时厉声斥责;又借戏名讽刺宝、黛二人
- 宝玉挨打,宝钗大胆表露爱情,又立刻加以检束
- 因被薛蟠指责偏心宝玉而大哭
第五节 千红万艳的悲剧形象 ⭐️
元春
- 用青春、才貌为贾府换来护官符
- 隐晦笔墨揭示皇权不合理,皇帝昏庸
- 元春是被深宫锁住的可怜灵魂
- 伴君如伴虎
- 归省说深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
- 元妃之死:带着无法倾诉的话离开人间
- 元春对宝黛爱情的影响
- 端午赐礼独宝钗、宝玉相同,一定程度上促成宝黛爱情悲剧
- 元春灯谜
-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迎春
- 贾赦的妾所生
- 温和的懦小姐
- 眉眼浅淡,气质平静
- 懦弱、慵散、懒于计较。无小才有微善:“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迎春息事宁人与其丫头绣橘义愤填膺对照
- 悲惨结局:贾赦将她嫁给贪财、好色的孙绍祖抵债。迎春嫁去一年便被凌虐至死
探春
-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 探春最大的不幸是庶出,卑微出身是她天然的缺陷
- 有两个母亲但没有得到过母爱,认识到家族中的利害关系
- 清明的才和高昂的志
- 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秉烛而待,对家族命运真正关切
- 面对抄检丑态,认识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 发起诗社,展示出组织才能。对男尊女卑提出抗议:“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
- 结局:“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
惜春
-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很少说话
- 绘画才能
- 别号“藕榭”,长于作画,是唯一的丹青能手
-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贾母让她画一幅“行乐图儿”
- 性格
- 孤僻冷落
- 内心早已认清残酷的现实
- 回避人间一切肮脏罪恶
- 结局:“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的悲剧在于心灵的冻结
湘云 —— 不由自主的沉醉感
- 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儿,自小父母双亡。个性中充满勃勃生机
- 海棠诗社发起时,她急切加入,增加活力
- 男儿风貌,少女情怀,天真可爱
- 与丫鬟翠缕相处情节显示出湘云的无拘无束
- 湘云的爱情与结局:她和宝玉有过爱情,后嫁给卫若兰。程高本一百零九回说湘云后来守了寡
妙玉 —— 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 带发修行,文墨极通,经典极熟,模样极好
-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 妙玉出家前的小姐教养唤起了生活经验,回忆闺中女儿的乐事及烦扰
- 文墨极通,但“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 对宝玉的缱 qiǎn 绻深情
- 把自己吃茶用的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 独为宝玉生辰送粉红色笺 jiān 纸
- 道路坎坷及悲剧结局
- 元妃省亲,贾母去栊翠庵品茶,妙玉不卑不亢,显示出道路的坎坷
- 黑暗的社会对她“妒”且“嫌”
- 结局:“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李纨
- 贾珠之妻
- 精神世界:被封建势力所压迫,以镇定平衡的心境迎接命运的安排。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贾兰身上
- 李纨的文学评论、鉴赏、口才和笔才都有一定水平,情致也好
- 探春发起诗社,她极力赞助,有雅人深致
- 文艺批评水平高,识见高于他人,坚持自己的标准和原则
- 性格:幽默诙谐、得体适度、不刻板拘泥
- 宝玉生日夜宴,她表现得开朗活泼
- 明朗开放:评宝琴的怀古诗她主张不要除去后两首
- 和人相处关系融洽,心地善良宽厚
秦可卿
- “袅 niǎo 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 她的病和出丧用墨最多
- 受贾珍的特殊关注
- 不治而死,死时给凤姐托梦
- 用极为珍贵的寿材,出了压地银山般的大殡, 惊动王爷来路祭
- 悲剧及结局
- 落到贾珍和贾蓉的包围中,孤立无援
- 秦可卿第五回出场,第十三回死亡。她的悲剧是腐朽罪恶势力对她身心迫害的结果
红楼二尤
- 贾珍妻子尤氏的妹妹尤二姐、尤三姐。两人美貌异常
- 二尤表现红颜薄命主题,反映贾府男性主子的糜烂和女性主子的毒辣,以及传统的贞操观念、封建习惯势力对纯洁爱情的扼杀
- 尤二姐温顺善良,尤三姐刚烈泼辣,两人遭遇不同,都以自杀告终
尤二姐
- 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知道后想要害死尤二姐。尤二姐病体怀孕,庸医又用错药,打下男胎,最后吞金自杀
- 个性懦弱,对贾琏抱有幻想, 却受尽王熙凤虐待,以悲剧结束
尤三姐
- 尤三姐有自己的追求与爱情观,不受人摆布
- 柳湘莲以鸳鸯剑为聘礼,起疑心后想要辞婚,索回宝剑。三姐伏剑自刎。柳湘莲自悔不及,削发出家
- 柳湘莲:“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 黛玉与尤三姐相似,对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但最终理想破灭
紫鹃
- 黛玉的丫鬟和知心伴侣
- 黛玉死后,她选择出家,使黛玉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具有感人力量
- 曹雪芹写紫鹃着重在于心灵。她的形象:穿着淡雅素净,显示出含蓄疏淡的美
- 保护别人而忘我,是精神高尚的美
晴雯
- 宝玉四大丫环之一,但过的是千金小姐生活。风流灵巧,眉眼像黛玉,口齿伶俐。因娇生惯养, 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
- 金陵副册中第一位出场: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 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 晴雯撕扇:虽为丫环却敢作敢为
- 针线活尤好,为宝玉病补雀金裘
- 晴雯之死:被人诬陷,一生清白却冤屈而死,年仅十六岁
- 宝玉作《芙蓉女儿诔》,仿效《离骚》
- 庚辰本脂批云:“明是为阿颦作谶 chèn” 用晴雯的悲剧来烘托黛玉的不幸
小红
- 本名林红玉。生得漂亮,聪明大胆,心机深,冷静果断
- 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思,在怡红院勾搭宝玉不成,瞧上了贾芸
- 伶牙俐齿,攀上了凤姐
- 是贾府中难得的清醒者,对贾府的败落早有感悟,她与贾芸私定终身,脱离贾府。在贾府败落时救了宝玉和凤姐
司棋
- 迎春的丫头,母亲是王善保家的。脾气刚烈、雷厉风行。“高大丰壮”,做事干脆利落,有“侠女”之风
- 司棋与表兄潘又安相会被鸳鸯撞见,潘又安畏罪逃跑,司棋哭求鸳鸯保密
- 司棋之死:潘又安发财回来,司棋的母亲不同意,她撞墙而亡。潘又安也刎颈而亡。王熙凤赞叹;“敢只是这么个烈性孩子!”
袭人
- 本姓花,宝玉改为袭人。金陵副册第二位,四大丫环之首。贾母命她服侍宝玉
- 与黛玉同一天生日,农历二月十二花朝日
- 外貌
- 模样比晴雯略次一等
- 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 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
- 行事大方,见人和气但又刚硬要强
- 第一个和宝玉有性关系的丫头。评论者认为是宝钗的补充
- 宝玉出家后,她嫁给优伶蒋玉菡
香菱
- 原名甄英莲(“真应怜”),被卖到薛家后改名香菱。甄士隐独女,是小说中第一个登场的女性人物
- 外貌美丽
- 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粉妆玉琢,乖觉可喜
- 薛蟠为争夺香菱打死冯渊,侧面烘托出她的倾国倾城
- 周瑞家的评价她有可卿之姿
- 贾琏一见她就止不住艳羡
- 步步血泪, 步步艰辛
- 被拐子拐骗,被卖给冯渊,后又被卖给薛蟠
- 薛蟠娶了夏金桂后冷落香菱,打骂香菱。香菱受到身心双重折磨
- 金桂弄巧成拙,自己毒毙。香菱被扶为正室。生下一子便难产死去
- 香菱学诗
- 拜黛玉为师,梦中得句,写出“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被补为“海棠诗社”社员
- 性格特征
- 娇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虽遭到厄运,但依然温和专一
秋纹
- 宝玉房里四个大丫环之一
- 性格特征
- 欺软怕硬,仗势摆谱的恶奴形象
- 无大恶,目光短浅,卑微庸俗
- 情节品读
- 秋纹被赏赐钱物,她回到怡红院夸耀
- 小红给宝玉倒了一杯茶,秋纹连声讽刺
- 冬日秋纹仗着自己是宝玉丫鬟,颐指气使
翠缕
- 湘云的丫鬟,天真活泼,豪爽直言
- 情节品读
- 翠缕与湘云论阴阳,主仆间随意自然,二人无拘无束的个性没有被史府埋没
第六节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 ⭐️
焦大
- 宁国府的老仆。跟宁国公贾演出过兵,有恩于贾府。对宁国府后代糜烂的生活深恶痛绝
- 性格特征:善良、热情、真诚、自尊心强、进取心强、居功自傲而敢说敢骂
- 焦大骂府
- 焦大醉骂事件中, 他骂赖二,骂贾蓉:“红刀子进白刀子出”
- 大胆揭露: “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 意义:焦大是个英雄,揭露宁府的荒淫无道,揭批了 封建大家族的丑恶形象。他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展现了人民群众无限的力量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 鲁迅说焦大:“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
贾珍
- 浊臭逼人、无才无德,虽袭世职,又是族长,是纨绔习气的集大成者
- 性格表层上有伪装,学文习武,规矩礼数周到,书中多处写他板脸训人的正经面孔
- 在秦可卿死后动真情:“哭得泪人一般”,内心复杂纷乱
贾琏
- 被贾母骂做“下流种子”,到处拈花惹草
- 葸缩无光
- 当着凤姐的面称赞香菱,浪荡子调儿
- 虽如贾珍般纵欲享乐,但有贾赦对他滥施淫戚,王熙凤对他密切监视
- 尤二姐的死触动他的旧情,他拿包袱把尤二姐的衣物拿去烧了
- 他想要贾赦的姬妾丫环又“未敢下手”。贾赦把秋桐赏给他时,他得意骄矜。他与贾赦相比,世面见得少,资格浅,胆子小、心肠软点、同情心重点,人情味又浓点
石呆子事件反映的人性问题
- 石呆子事件中,贾赦昏暴贪婪
- 贾琏尚有底线
- 贾雨村正人君子形象
- 但刻薄寡恩、心狠手辣甚至徇情枉法,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官僚
第五章 《红楼梦》艺术论
第一节 红楼梦的艺术突破
《红楼梦》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 ⭐️
- 带有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成就;以亲身体验为创作基础进行“创新”
- 再现十八世纪社会生活,题材丰富、深刻、宽广
- 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作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解剖
- 对妇女命运、爱情婚姻表现出深刻的同情
- 纵向寻求、横向借鉴,在日常琐事中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 打破“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小说模式
第二节 红楼梦心理描写新探
具有民族精神和气派的心理描写
- 感怀山川风物,忧国忧民,向往幸福自由,反抗暴戾淫放,哀伤坎坷不幸,表现出我们伟大民族的心理性格
符合审美欣赏习惯的咏怀式
- “意识流”方式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在诗中宣泄和表白
具有生活依据和梦幻式
- 直接描写梦境的意识流动, 情节跳跃,但有生活依据
- 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中,黛玉的梦是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的缩影
淋漓尽情的独白式
- 运用内心独白方式写心理活动
- 宝、黛二人欲诉心事,见面后两人“半个字也不能吐出”“不知从那一句说起”
- 宝玉在人前称扬黛玉,黛玉恰好听到,这时作者借助内心独白手法促其宣泄
复杂微妙的交叉式
- 开拓了艺术视野,细腻手法再现生活真实
- 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宝、黛争吵后 内心复杂又微妙地交错
委婉曲折的潜流式
- 在人物间歇的活动中暗暗呈现
- 在宝玉挨打之后,宝、黛意识的交流完全在一般的描绘 中渗透出来
第三节 《红楼梦》语言的魅力 ⭐️
红楼梦是语言的海洋
- 《红楼梦》艺术语言体现着语言的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 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茅盾称赞:“几乎隔房可辩其为何人口吻”用诗词等韵文表达内容,刻画人物性格,独树一帜
描写逼真的传神美
- 着色不多,神形兼备,在情节中点染环境
- 不分美丑,贵在独特气氛
- 渲染烘托,情景相生
- 景随人移,角度多变
漫画笔意的幽默美
- 嬉笑怒骂态度写出看透人生的文字。辛辣、诙谐又隐藏严肃,包含他对人生的美学评价
- 常用漫画笔法,勾出人的脸谱。揭露及讽劝,微笑时含着辛酸的眼泪
人物对话的个性美
- 运用有个性特征的语言表现人物独特气质,展现社会面貌
- 第二十回李嬷嬷用挑剔、嫌恶的态度对待袭人,表现出她失宠于宝玉的失落
- 贾芸和凤姐的对话将两人勾勒得活灵活现,写出复杂的世态人情
蕴藉含蓄的回味美
- 语言内容丰富深刻,概括洗练
-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对贾家规矩表面赞叹但骨子里极其讽刺,含蓄、委婉
- 元妃省亲,称深宫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无懈可击的准确美
- 语言“准”,十分简洁
- 鸳鸯来看凤姐,凤姐歇了中觉,鸳鸯“只得同平儿到东边房里来”。“只得”两字表明她有些勉强的心理状态
- 宝玉给大家重新斟上酒,贾母心花怒放自己干了。邢、王二夫人也忙干了,薛姨妈,李婶娘也只得干了。贾母一饮而尽,邢、王二人不敢不喝,“忙”紧紧跟上。薛、李二人碍于情面,“只得”勉强
第四节 《红楼梦》的虚化艺术 ⭐️
人物形象的虚化
- 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只抓住审美对象的精神本质和最主要的特征
- 对晴雯肖像的描写, 通过与袭人、小红、四儿、芳官对比烘托,反复比较, 留给读者理解领悟
景物形象的虚化
- 在景物描写中用抽象手段,体现主观感情
- 写春景先从春雨写起
- 写春意已浮上姑娘们的面颊,她们换上了春服
- 杨柳“叶才点碧,丝若垂金”
- 莺儿用嫩柳条编着花篮
- 春天在宝、黛心头萌动
- 王夫人房里的觚也插满了各色折枝花儿
写情的虚化
- 写情时浓缩提炼
- 如荣国府元宵节夜宴,黛玉喂宝玉喝酒,凤姐一句话让众人把目光积集在宝玉、黛玉身上
- 贾母对黛玉的行为嫌恶甚至恚 huì 怒,歇戏后对黛玉发了一通陈腐旧套的议论
- 凤姐再换一个酒杯的细节和前边呼应,产生细微又强烈的对照效果,显示凤姐全身是刺儿的特点
- 王夫人则焦虑胜过气恼,忧心烈烈,愀 qiǎo 然默坐
第五节 结构的宏观及微观 ⭐️
结构形式取决于内容表达的需要
- 作者着力表现的三种意旨:青年女子的悲剧;具有叛逆精神的贾宝玉的悲剧;封建贵族的衰亡史。三者互相穿插交错
- 《红楼梦》的结构特点:众多事件同时涌上笔端,纵横交错,左右生支,如在编织着一张经纬交叉的大网
严谨不失和谐,缜密不失自然的独特形式
- 周汝昌:把全书分 12 段,每段 9 回,书前半部是 6 段,后半部也是 6 段(108 回本),第 54、55 回是分水岭,54 回前写得如黄钟大吕,后半段像羽调商声
- 二知道人:分成春夏秋冬四单元,不承认最后一回“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 王希廉:120 回分 21 段,大段中夹小段,或夹叙别事或补续旧事,如线串珠,如珠走盘,不板不乱
绾 wǎn 冠全书的前五回
- 前五回既相对独立又冠绾全书, 对结构、主题有重要作用
- 第一回
- 甄士隐悲剧的一生象征全书,折射着许多人
- 甄英莲的遭遇又为女儿们定下悲剧基调
- 第二回
-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重点突出,引人入胜
- 第三回
- 宝、黛初会。借黛玉入贾府,介绍了贾家环境及重要人物
- 第四回
- 宝钗出场前,以葫芦僧判案介绍“护官符”及薛家的财势,写英莲被拐后的生活及雨村宦海沉浮,塑造典型环境。此时主要人物集齐,故事展开
- 第五回
- 全书提纲,以诗、曲、画预示主要人物的道路,十二钗归入薄命司,显示出对女子的同情和对时代的沉思
- 太虚幻境理想世界对照大观园现实世界
全书段落划分
- 前 5 回为一段落,第 6-120 回可分为
- 第 6-18 回为第二大段,两件大事:
- 可卿出丧及元妃省亲
-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开端,焦大醉骂揭出污秽,“识金锁”埋下悲剧
- 第 19-54 回为第三大段
- 54 回是“盛限”,最红火热闹的章节
- 第 55-80 回为第四大段
- 探春理家虽见成效但补天无望
- “试玉”为黛玉悲剧伏笔,芳官等小人物造反、尤氏姊妹的故事为贾家败亡提供罪证
- 大抄检爆发,“死晴雯”“逐芳官”“嫁迎春”等,形成“树倒猢狲散”之势
- 81-120 回为第五大段
- 续书保持悲剧结局
- 其中“黛玉焚稿”、“绛珠归天”写出了爱情悲剧的高潮
微观结构
- 微观结构千变万化,从情节发展中的一点生出几条线索,交错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结构与时间表
- 《红楼梦》的结构:复杂又富于变化。主线如大江东去,副线条条线索错落穿插
-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 “八十回《红楼梦》原书,共写了十五年的事情
- 他在“红楼纪历”章中推算:
- 第一段(1-5 回)八年
- 第二段(6-18 回)四年
- 第三段(19-54 回)一年
- 第四段(55-80 回)二年
- 故事情节愈丰富,时间愈短。情节跨度大时间反而长
尺水兴波
- 结构的微观视角
- 所有情节都是由因生果,前呼后应
- 赵姨娘与苏州买来唱戏的女孩子干了一仗
- 安排特定的时间情境:贾家主子各忙各事,大观园的奴隶们因压制松弛,民主空气抬头,反抗情绪高涨
- 多条副线环绕主线向前推进,以喜剧结尾。奴隶们在斗争中积累经验,有勇有谋
第六节 肖像及细节 ⭐️
肖像描写的作用
- 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展开故事情节,推动矛盾冲突,丰富主题,增加作品的真实性
- 方法:写意、工笔、前后照应、左右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千芳万艳、著色繁丽
肖像描写的几种手法
- 侧重点不同,突出最主要特征
- 在情节发展中突然出现,与人物的性格、命运交织,推动情节
- 运用语言行动
- 一石三鸟。不仅表现人物本身思想性格,还写出一组人物的心理活动
- 画眼睛
- 反复皴 cūn 染。前后照应,内外互补
- 不脸谱化、极端化
- 烘云托月、虚实相生
- 人物服饰与人物身份,地位,风格相吻合
细节的作用
- 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 写环境细处落墨,把各种社会关系用细节画出社会风貌
- 写情节方面,除主动脉外,每一个在情节发展中的细节都有过渡作用
第七节 红楼梦的共同美 ⭐️
《红楼梦》获得广泛共鸣的原因
- 艺术再现十八世纪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丰富、深刻、宽广的程度前所未有
- 剖露封建社会腐朽本质,说明封建家族衰亡的必然
- 对妇女命运及其爱情婚姻深切同情
- 充满了美学的光辉,通体灿然
- 是对真正的人世间的书写
进步的美的政治道德观
- 表现出进步的政治道德观, 代表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具有激励力量
- 对妇女命运及爱情婚姻表现出深切的同情
《红楼梦》的美感享受
- 人的美、心灵的美、意境的美、细节的美、语言的美、诗词的美、喜剧悲剧的美,生活中的丑也化为艺术的美,美是《红楼梦》的灵魂
- 曹雪芹把美的灵魂用固化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众多典型形象是最主要的美学价值,不断开掘人的精神世界
第八节 红楼梦的悲剧价值 ⭐️
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 即敢于突破封建思想羁勒,争取平等、自由。是《红楼梦》悲剧冲突中被毁灭的一方
- 曹雪芹眼中的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由于主、客观条件各不相同,使有价值的东西不断消长的矛盾结合体
- 《红楼梦》确认了悲剧人物的复杂性,让“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遭到不同形式的毁灭
客观存在的悲剧世界
- 作品悲剧世界同客观存在的悲剧世界血脉相连,富有典型意义
- 把被封建统治阶级颠倒了的“真”和“假”重新颠倒过来,努力探寻悲剧的原因
- 打破“团圆主义”,指出结局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中,表现悲剧人物的死亡
几乎无事的悲剧
- 着力表现“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从日常小悲剧中看到社会大悲剧
- “小悲剧”涉及面广,其社会意义超越英雄悲剧
- “小悲剧” 被毁灭者很难找到知音,而曹雪芹将其呐喊声发出
《红楼梦》的历史意识
- 《红楼梦》审美情感的基调是深而广的忧患,给作品披上了浓重的悲凉
- 红楼悲剧中对历史踪迹、演进态势的哲理沉思,显示着清晰的哲人风度
- 作者打破了数千年的历史“怪圈”,“树倒猢狲散”一语带有辩证意味,“猢狲”,应当努力变“人”
第九节 艺术的威力 ⭐️
《红楼梦》的矛盾线
- 矛盾主线:宝、黛叛逆性格的发展和叛逆爱情的悲剧。荣国府的三种矛盾
- 宝、 黛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同以贾政、宝钗等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之间的矛盾
- 晴雯、鸳鸯等人为代表的被压迫的奴隶,同以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
- 封建阶级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矛盾。后两者作为副线,扭结在矛盾主线上
《红楼梦》“诗体”小说的特质
- 曹雪芹诗人式的创作,“以情写情”,《红楼梦》是以小说面貌出现的《离骚》
- 《红楼梦》中诗的意象具有浓郁象征意味
- 高雅诗性和俗性小说融合与升华,感情寄寓在人物和自然形象中
曹雪芹的精神家园:《葬花吟》和《芙蓉女儿诔》
- 《红楼梦》开篇不久,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金陵女子的“档案”,显示作者的宿命观
- 《芙蓉女儿诔》是前八十回的“最强音”
历史与艺术世界的联系
- 四大家族的衰亡史与封建社会整体的衰亡史联系起来,揭示封建社会结构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 通过悲剧意识表现历史意识
- 曹雪芹的历史意识是在宇宙意识与对历史反思中而形成的,形成了对于人类历史的反思的“一家之言”
第六章 《红楼梦》的影响
第一节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
《红楼梦》在现当代
- 在 20 世纪成为了一门“显学”
- 胡适把考证法引入《红楼梦》研究
- 王国维引入西方理论研究,使小说研究进入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批评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
-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变革影响文艺批评
- 毛泽东对于《红楼梦》等古典小说的公开批评,使小说一跃成为“必读书”
- 文革期间,沦为政治工具
- 1978 年后,影视作品连同戏曲改编搬上荧屏舞台,相关文化产业发展
- 20 世纪 90 年代,进入理性时期
1949 年后红学研究概况
- 1949 年后是普及期。出现大批业余红学家,产生现实主义的红学
- 1954 年,以李希凡和蓝翎为代表,形成一场大讨论
- 1956 年,何其芳《论红楼梦》针对俞平伯,引起学术文化层面内的改造运动
- 1961 年,沈从文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红楼梦》中关于器物的一条注释提出意见。周汝昌表示支持,但对于器物的指称意义则表示异议。随后沈从文又反驳周汝昌
- 1978 年后,西方思潮涌入国内,《红楼梦》研究百花齐放
关于红学研究的研究
- 对《红楼梦》研究本身的史料搜集整理:一粟《红楼梦卷》;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
- 红学史的研究。朱淡文《红楼梦论源》、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韩进廉《红学史稿》、白盾《红楼梦研究史论》
第二节 《红楼梦》的影响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争论
- 强调政治寓意
- 描写四大家族由盛而衰,写出封建社会末世之相,发出“盛世悲音”
- 被认为“排满”而受到正统文人苛责,并被官方屡屡查禁
- 近现代批评者以政治化索隐和判断,批判清朝统治,对推动当时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政治运动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 注重情感教育
- 青年男女间的纯真爱情吸引千万读者
- 宝、黛间的爱情悲剧打动读者,尤其是深受封建婚姻束缚的青年男女
《红楼梦》的艺术影响
- 就小说创作而言:涌现大量续书。作品的成功激发了仿效热情;悲剧结局使读者无法接受
- 不断涌现模仿之作。魏秀仁《花月痕》、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张春帆《九尾龟》、俞达《青楼梦》等。朝鲜语著名古典小说《玉楼梦》和《九云记》也受其影响
《红楼梦》的文化影响
-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集合,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 《红楼梦》已走向生活,红楼衍生文化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它的文化影响超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