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选择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p4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现实、最鲜活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p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p6

  •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p6

  • “六个必须坚持”,就是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根本价值立场)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内在精神特质)
    必须坚持创正守新(鲜明理论品格)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重要实践要求)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境界格局)

  •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内容,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体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精神,构成了这一思想体系的四梁八柱,发挥着统摄作用。
    十四个坚持”是在治国理政各方面作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p7-8

  •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了宪法。p9

  •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p10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p14

  •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p18-19

  •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p24

  • 党的基本理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p29-30

  • 党的十九大概括的以“十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方略,涵盖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等方面,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p3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战略布局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保障。p31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p36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p41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p56

  •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政治领导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一位的能力。
    思想引领力是保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坚实基础。
    群众组织力是我们党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的力量根基。
    社会号召力是党的先进性和感召力的重要体现。p60-62

  •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p63

  •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关键。p69

  • 党的领导制度是一个系统完美、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主要涵盖六个方面的制度:p69

    •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坚决把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明确这一制度体系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
    •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是这一制度体系的主体内容
    •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反映这一制度体系的价值追求
    • 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体现这一制度体系的实践要求
    •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体系提供坚强保证
  •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p71-72

    • 必须完善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
    • 必须完善党协调各方的机制
    • 必须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
  •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鲜明品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的一条红线。p74

  •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p75-76

  • 政治立场是一个政党观察、认识、处理政治问题的立足点,体现了这个政党的根本属性。p78

  •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p80-82

  •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p92

  •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p96

  •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的鲜明特点。p98

  •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必须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 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p100-102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p105

  •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反映
    •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p105-106
  •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战略,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p112-115

  •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p113-114

  •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p116-117

  •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p121

  •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就业创业的重要领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 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123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p125

  •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我国发展大局的关键。p129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证。p131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p132

  •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根本、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p135

    • 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科技和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实现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p138
    • 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概念,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p138-139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把创新驱动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以创新推动积极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居于核心位置。p139
  •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 教育优先发展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 科技自立自强是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对于更好掌握全球经济科技竞争先机具有战略意义
    • 人才引领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对于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发挥我国发展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具有基础性战略意义。p139-140
  •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p140-141

  •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在国家发展中始终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p141

  •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 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 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p141-142
  •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p142

  •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人民满意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尺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p143-144

  •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p146

  •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确保国家拥有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能力。p149-150

  •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世界科技强国竞争的着力点。p150

  • 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人才体系的鲜明政治优势,也是建设人才强国的“纲”和“本”。p152-154

  • 科技是国之利器,是现代化建设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p156

  •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

    • 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在国家根本性质即国体上,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体现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上,就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p158-15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由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等组成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础之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政治制度。p16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确立起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一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p160-161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p164-166

  •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需要

    •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 协商民主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

  •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发展基层民主是实现人民有效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p173-174

  •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把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为重要任务。p1740175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p177

  • 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p178

  • 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p178

  • 加强和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p179-180

    •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
    • 要抓好重点领域统战工作
    • 要辩证把握好四方面关系
      • 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
      • 潜绩和显绩的关系
      •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 团结和斗争的关系
  •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p182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划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p183

  • 实践证明,全面依法治国为制度之治提供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保证。p184-185

  • 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p187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p190

  • 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是我国法制区别于其他国家法制的鲜明特征。p194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并作出重大任务部署。建设法治中国的总体目标,就是实现法律规范科学完备统一,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权力运行受到有效制约监督,人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保障,法治信仰普遍确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p195-196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关键在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p2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p204

  • 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坚持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p206-207

  •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要求。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p210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p212-213

  •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p214

  •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 广泛开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团结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重要基础。
    •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不断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的灵魂工程。
    •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方面。p216-217
  •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p217-218

  •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p220

  •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p222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必须抓紧抓好的第一民生工程。p225-226

  • 民生和发展的关系

    • 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总钥匙”
    • 民生是发展的“指南针”
    • 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离开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p228
  •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习近平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p230-232

  •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时代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p233-234

  •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p235-237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p238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从根本上讲,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p241-244

  • 党的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写入党章,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p246

  • 中国致力于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p253

  •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需要

    • 坚持以人为本
    • 坚持科学治理
    • 坚持多边主义
    •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p255-256
  • 中国宣布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力争2023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p257

  •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p259-260

  •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把保护人民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 政治安全为根本,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 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
    •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是“总体”。p262-263
  •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 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 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 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
    • 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
    • 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
    • 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的能力和现代化
    • 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 p263
  • 新时代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的表现

    • 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
    •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 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全面维护
    • 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 维护国家安全的民心基础更加坚固 p264-265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并将其写入党章。p266

  • 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包括

    • 维护国土安全
    • 维护经济安全
    • 维护社会安全
    • 维护网络、人工智能、数据安全
    • 维护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 维护外部安全
    • 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 社会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p268-279
  •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程。建设平安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p271-272

  • 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需要

    • 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从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
    • 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p273-275
  • 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p277-278

  •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一个明确

    • 明确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队之本、强军之魂
    • 明确强国必须强军
    •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 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
    • 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 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
    • 明确科技是核心战斗力
    • 明确强军之道要在得人
    • 明确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基本方式
    • 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 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p277-278
  •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 p278

  • 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2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充实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步骤,明确提出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这形成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的战略安排。p284

  • 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和根本实现形式,在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居于统领地位。p287

  • 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p296

  • 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需要

    • 加强依法治理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
    • 健全中央行驶全面管治权的制度
    • 为落实爱国者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p301-302
  •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必须

    • 坚持党中央对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统一的根本保证
    • 坚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推进祖国统一,这是统一的历史方位
    • 坚持在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这是统一的战略思路
    •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这是统一的大政方针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这是统一的政治基础
    • 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这是统一的实践路径
    • 坚持团结台湾同胞、争取台湾民心,这是统一的根本动力
    • 坚持粉碎“台独”分裂图谋,这是统一的必然要求
    • 坚持反对外部势力干涉,这是统一的外部条件
    • 坚持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统一的战略支撑 p310-311
  • 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持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p311-313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p318

  • 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需要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必须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彰显外交为民宗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p321

  •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我国对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中国外交始终坚守外交为民的宗旨,把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作为重要职责。p326-327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回答和解决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也是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总目标。p328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是各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完善全球治理、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p332-333

  • 共建“一带一路”是对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路径的顶层设计,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一倡议的核心内涵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一倡议的最高目标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p334-335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p337

  • 党要严管、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p338

  •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
    •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把党锻造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迫切需要。 p339
  •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p341

  •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p342

  •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性作用,必须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提高政治能力。p344-345

  •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

    • 加强思想建设是坚守理想信念、坚定革命意志的前提
    • 加强思想建设是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行动上团结统一的要求
    • 加强思想建设是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p346-347
  •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是重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关键。p347-348

  •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纪律严明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p349-350

  • 习近平强调,从严治党要靠思想教育,也要靠制度保障。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根本的第一位。p350-351

  • 腐败是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答题”。p351

  • 标本兼治是新时代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鲜明特征。p353

  • 反腐败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 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不敢”是前提,“不能”是关键,“不想”是根本。
    •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p355
  •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毛泽东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最鲜明的品格。“四个字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实现伟大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p356-357

简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拓展
  •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开辟新的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内在贯通、相互成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最有力的体现,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这一思想指导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两个确立”的内涵及决定性意义。

  •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 “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坚定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 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好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 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 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如何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显著、成果丰硕、成色十足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
    •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践行了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社会更稳定、环境更优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
    •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极大提升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量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了人类解决贫困问题的新路径,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 特色: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 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 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它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
  •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
  • 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 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 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 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
    • 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团结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必须大力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奋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何认识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历史奋斗中形成的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可靠保障
  • 中国共产党领导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如何理解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党保持团结统一和强大战斗力、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加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
  •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为什么要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

  • 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直接体现
  • 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有利于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

  •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仅仅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实现长期执政,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人民在一个国家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政权性质决定的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基础
  •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如何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 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始终坚守的初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党一贯的追求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必须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在高质量发展中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如何理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

  •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我们党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党,人民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一切工作中始终处于最高的地位,这决定了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只能是人民
  •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如何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
  • 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 为人民造福,要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全部工作之中
    • 为人民造福,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为人民造福,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办
  •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

为什么改革开放使我们前进的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使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 改革开放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完成新时代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
  • 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别无它途

为什么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其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涉险滩、闯难关的变革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在多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的深化,是一场全面、系统、整体的制度创新
  •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如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 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民福祉
  • 必须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三个进一步解放)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全面的。

  •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无论改什么、怎么改,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改革的鲜明指向和时代要求,就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我国制度活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的正确方法论

  • 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 统筹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 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要求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贡献、渐进共享,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 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 高质量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证
  • 高质量发展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及其意义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了新概括,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共同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充份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这一新概括,包括所有制、分配制度、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等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主要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整体。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需要做出的概括,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广泛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系统性影响

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 推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如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 着力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
  • 着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 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

  • 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先导性,是引领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 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 发展现代流通产业
  •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 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如何理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

  • 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石
  • 是应对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
  • 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怎样建设人才强国

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
    •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
    • 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社会条件

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 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 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

如何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 全过程人民民主根植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长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统一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统一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如何理解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 统战工作的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 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
  • 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最鲜明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的原则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制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最大的区别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如何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 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 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 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法制监督体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的运行为重点
  • 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 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法治中国建设的工作布局

  •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制和涉外法治

怎样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 严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为什么说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 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 文化繁荣兴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 文化繁荣兴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 文化繁荣兴盛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前提基础

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 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是决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针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 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如何理解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民生事关人民的生存生活生计,事关民心所向、民情所系、民意所指,决定党的事业成败和国家命运兴衰

  • 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 增进民生福祉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 增进民生福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如何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 正确把握民生和发展的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
  • 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
  •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针
  • 坚持人人尽则、人人享有,让所有劳动者在推动发展中分享发展成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原则

保障和改善民生应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

  • 完善非陪制度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如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 发挥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切实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 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提高精准性
  • 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机制,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为什么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保障全体人民参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权利,维护全体人民享有社会治理成果的权益,是完善社会治理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理念。
    • 共建是共同参与社会建设,要求突出制度和体系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 共治是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要求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关键
    • 共享是共同享受社会治理成果,要求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社会治理的目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如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怎样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 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健全绿色发展的保障体系
  •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如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 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 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及功能区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题、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 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 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 积极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 积极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为什么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 发展和安全是两件大事。发展解决的是动力问题,是推动国家和民族赓续颜面的根本支撑,安全解决的是保障问题,是确保国家和民族行稳致远的坚强柱石。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国家安全,发展只能事“镜花水月”,取得的成果也可能毁于一旦。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同步推进
  •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为什么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 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必须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应对各个领域安全风险挑战的首要任务。
  •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 政治安全决定和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安全。没有政治安全的保障,其他领域的安全就无从谈起,其他领域的安全问题最终也会反映到维护政治安全上来

政治安全于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关系

  • 政治安全与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是有机统一的
    • 政治安全是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根本保证,人民安全居于中心地位,国家安全归根到底是保障人民利益
    • 国家利益至上是实现政治安全和人民安全的要求和原则。
    • 要把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三者统一起来,确保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四个战略支撑)

  • 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
  • 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
  • 为维护我国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
  • 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指出,建设强大军队是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 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建设的首要,是人民军队的命脉所在
  • 能打胜仗是核心,反应军队的根本只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人民军队必须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 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也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重要保证
  •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抓住了建设强大人民军队最根本、最紧要、最现实的问题,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体现了坚持党的建军原则、人民军队的根本职能、特有政治优势的高度统一

如何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的一条基本准则
    •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 党的绝对领导,使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了军事上的胜势。新的时代条件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使人民军队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抵住一切诱惑,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根本保证
  • 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 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
    • 改革是决定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
    • 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
    •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动人民军队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
    • 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
  •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 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
    • 创新军事战略指导
    • 大力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关键是要在一体化上下功夫,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

“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
  •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
  • 它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如何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 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要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确保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不走样、不变形
  • 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 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
  • 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
  • 坚持依法治港治澳

如何理解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举措)

  • 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香港、澳门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 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党中央立足全局和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举措,对于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线、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已纳入国家治理体系,港澳人士有许多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优势,可以用多种方式支持国家参与全球治理
  • 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香港、澳门多元文化共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为什么说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和势决定的,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
  •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
  •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为什么说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 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

为什么我国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现实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做出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历史潮流、顺应世界大势。追求和平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走和平发展道路,既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

  • 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
  • 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 秉持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理念,构建新型政党关系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党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的重要理念
  •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携手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如何坚持多边主义

  • 多边主义符合各国人民利益,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
  • 坚持多边主义,就是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与时俱进,不搞固步自封。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能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不能搞有选择的多边主义
  •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就要坚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搞意识形态划线,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脱钩、断供、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等错误做法,推动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十三个坚持)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 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建党
  • 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
  • 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 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 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 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为什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是新时代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有着充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
  • 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看,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只有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大局把握住了,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党的建设才能夯基固本

如何坚持标本兼治开展反腐败斗争

  • 构建起党全面领导的反腐败工作格局
  • “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
  •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度制约和监督权力

如何理解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 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相互促进的历史。伟大社会革命锻造和成就伟大的党,伟大自我革命保障和推动伟大的事业,这是党100多年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宝贵经验
  •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社会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党以更清醒的自觉、更坚定的决定、更高的标准进行伟大自我革命
  • 党的伟大事业是一代一代继续推进的,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我们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党长期执政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长期战略、永恒课题,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以彻底的自我革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时政

  • 杭州亚组委于2023年9月29日~10月5日启动了“亚运数字火炬人”征名活动,经过两轮专家评审,最终“弄潮儿”脱颖而出,成为“亚运数字火炬人”的名字

  • 2023年10月5日,杭州亚运男子马拉松比赛中,中国选手何杰拿下金牌,这也是中国田径队首枚亚运会男子马拉松金牌。10月7日杭州亚运会霹雳舞项目女子决赛,中国选手刘清漪夺得金牌,这是亚运史上首枚女子霹雳舞项目金牌

  • 2023年10月7日,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我国到2027年基本建成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 2023年10月11日,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完成首航,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 2023年10月13日,第三节中国新电商大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本届大会以“激活新消费、凝聚新发展”为主题

  • 2023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文章指出,要始终坚持理论创新的魂和根,这个“根”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 2023年10月18日至22日,2023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行,这是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成都也因此成为亚洲第二个、中国首个举办世界最高规格科幻盛会的城市

  • 2023年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得2024年的巴克利奖,这是该奖自1953年授奖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

  • 2023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根本政治属性和政治方向

  • 2023年10月27日,**曙光数创(青岛)**产业新基地正式启动运行,这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液冷数据中心全链条产业创新基地

  • 2023年10月28日,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开幕。此次世界城市日首次颁发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中国城市福州获此殊荣

  • 2023年11月1日,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

  • 2023年11月2日-4日,首届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主题为“粮食安全与未来农业

  • 2023年11月8日,首届“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以“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

  • 2023年11月1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会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

  • 2023年11月1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旧金山莫斯科尼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守初心、团结合作、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讲话

  • 2023年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拉圭总统拉卡列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乌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2023年11月23日-26日,第一节世界林木大会在南宁市举办,这是近年来林木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会议。大会以“林木绿叶,合作共赢”为主题

  • 2023年11月28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 2023年12月2日,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致贺信,他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 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 2023年12月15日上午10时,港珠澳大桥旅游试运营开通仪式在珠海举行,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旅游正式向公众开放

  •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中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将于1月15日-19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本届年会以“重建信任”为主题

  • 2024年1月21日,我国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H-F120在广州发布,该电镜取名源于中华名山“太行”,寓意将如太行山一样成为中国透射电镜产业的脊梁

  • 2024年2月1日出版的第三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2024年2月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 2024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 2024年3月8日,我国在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是我国在深水领域自主发现的最大油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11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公共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2024年3月17日公开发布。意见提出总体要求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源头防护,系统保护。精准科学,依法管控。明确责任,协调联动。意见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区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 2024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各类危害税收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首次将签订“阴阳合同”明确列举为逃税手段

  • 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2日签署经特区立法会通过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并在23日刊宪公布实施,即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在2024年3月23日正式生效

  • 2024年3月28日,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召开,本届大会以“极视听 强赋能”为主题

  • 2024年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 2024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4月15日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据悉,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题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

  • 2024年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布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024年4月24日,2024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揭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首飞航天员、航天英雄杨利伟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 2024年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这是我国首个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进展报告

  • 2024年5月23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新的文化使命

  • 2024年5月26日,新疆喀什正式授牌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认证的TIR集结中心

  • 202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 2024年5月30日,广东出台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 2024年6月22日,由山东省政府主办,教育部、中国残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共同支持建设的康复大学在青岛成立。康复大学是我国第一个以“康复”命名的大学,驻地为山东省青岛市,属于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

  • 2024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拉开帷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审议通过《决定》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构筑了全景图,被人们称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 《决定》提出的要求:统揽全局,求真务实;“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
    •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容颁布做了说说明,概括为“五个注重”
      • 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 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 注重全面改革
      • 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
      • 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指导
  •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19点30份(北京时间27日凌晨1点30份),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巴黎塞纳河上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由乒乓球运动员马龙、花样游泳运动员冯雨担任。27日,在巴黎奥运会射击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金牌赛中,中国组合黄雨婷/盛李豪夺得冠军,这是2024巴黎奥运会产生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获得的首枚金牌。最终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收获40金27银24铜

    • 口号:“奥运更开放
    • 吉祥物:弗里热(法国传统的弗里吉亚帽的拟人化形象)
    • 奥运会火炬的设计理念:突出了平等、和平、巴黎三个理念
  •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举办的峰会,于2024年9月4日-6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峰会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 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实践,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 2024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将于10月19日-2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这是AIPPI成立127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世界知识产权大会。本次大会主题为“知识产权的平衡保护与创新发展”,预计将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中外嘉宾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