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
简述《红楼梦》情节划分的阶段
根据《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标志,以及人物活动环境的变化,小说划分为四个情节阶段
- 序幕:1 - 15回
- 回光返照:6 - 22回
- 死而不僵:23 - 80回
- 烟消火灭:80 - 120回
《红楼梦》的主题
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描写为线索,全面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画卷,揭示了封建阶级灭亡的必然性。
《好了歌》
《好了歌》分为四段,分别指出世人对功名、金钱、妻妾、儿孙的痴心追求及其必然落空的结局。
《好了歌》的注解形象揭示了封建贵族阶级日趋衰亡的必然性,是预示全书主题的重要笔墨。
木石前盟
- 指的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前世的爱情盟誓
- 木指林黛玉的前世绛珠仙草,石指贾宝玉的前世神瑛石(神瑛侍者)
- 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仙草,使其修成人形
- 为报灌溉之恩,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
贾雨村
雨村是他的号,他是个追名逐利、忘恩负义的无耻官僚典型
序幕的作用
与正文有联系
- 主题: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荣枯浮沉的故事概括了小说的主题
- 人物: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
- 故事: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
- 艺术手法:特殊的艺术手法:艺术虚构
选择题
- 清代护花主人王希廉认为《红楼梦》的纲领是第五回
- 前80回写了十五年间的事情 ———— 周汝昌《红楼纪历》
- 雍正、乾隆时期,涉及贾府百年光阴,重点描写后20年
- 用花的新陈代谢表示贾府的兴衰际遇 ———— 话石主人《红楼梦精义》
- 用一年四季表示贾府的兴衰际遇 ———— 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
小说第一回,跛足道人疯疯癫癫唱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好了歌注》,被视作全书的主题歌
曹雪芹在小说中,借“贾雨村言”将“真事隐去”
秦可卿
- 乳名兼美,字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宁国府重孙贾蓉的原配夫人
- 曹雪芹原著第十三回的回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来因秦可卿死前曾托梦给王熙凤,有功于贾府,故脂砚斋命曹雪芹将回目名改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第九回“闹学堂”的描写有何深意?有什么作用?
- 家塾、祠堂是祖宗的遗传,是孝的象征
- 封建社会尊崇百行孝为先,宝玉等人在学堂不是发奋读书,而是随心所欲,乃至在课堂上大打出手,这是对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孝的怀疑和挑战
- 从精神角度看,贾府已经岌岌可危
小说多次描写元妃省亲时落泪的意义是什么
- 袒露了元春丰富的感情世界,表现出人情美和人性美。【主角是啥样的人】
- 表现了元春对自由生活、天伦之乐的向往。【她想要什么】
- 包含了对封建皇权的批判。【批判什么】
- 表现了曹雪芹的人性观、妇女观、以及对薄命女儿的同情。【作者观点】
弄权铁槛寺
-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写的是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利用权势活活拆散和逼死一对未婚夫妻。
- 一方面表现了王熙凤贪婪、肆意作为、好卖弄手段的侧面性格
- 另一方面写活了一个老谋深算、钻营说事的奸尼净虚的形象
- 真实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人情
刘姥姥这一人物在小说结构上有何作用
- 刘姥姥即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人物,又具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 作为一个与荣国府略有瓜葛又没有来往的局外人,能够更冷静、客观、真实的观察
- 因其是个富有阅历的老妇人,故观察的更为细致,评判更加准确
- 充当贾府由盛而衰的见证人,在贾府出事后能够知恩图报,从而与势力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
小说第七回曾借焦大之口揭露宁国府的荒淫: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黛玉听到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这般付与断井颓垣”出自**《牡丹亭》**
《红楼梦》贾府的族长是贾珍
第22回出现的灯谜中
- “猴子身轻站树梢 —— 打一果名”,其作者是贾母
-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 打一用物,其作者是贾政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 指的是第23-80回**贾府死而不僵的阶段
- 人物主要活动地点是大观园,笔墨主要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
- 经济上寅吃卯粮,后手不接
- 政治上不断生事,防不胜防
- 死而不僵主要写了宝玉挨打、红楼二尤、抄检大观园等三件大事。
宝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宝玉挨打是贾府内外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 根本原因:正统与叛逆的矛盾,表现为贾政与贾宝玉的父子矛盾
- 远因:金钏之死,主奴矛盾
- 近因:雨村来访,两条道路的矛盾
- 导火索:忠顺王府派人到贾府寻找琪官,两个护官符集团之间的矛盾
- 催化剂:贾环告状,嫡庶之间的矛盾
"红楼二尤"悲剧的思想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尤二姐、尤三姐被迫自杀
- 一方面反映了贾府男性主子的糜烂和女性主子的毒辣
- 另一方面表现了封建贞操观及封建势力的吃人本质
- 尤氏姐妹性格、遭遇不同,但结局类似,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
- 她们的悲剧,揭示了贾府主子空虚、庸俗的灵魂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是《红楼梦》衰败主题的重要内容
大观园各人物居住地
- 贾宝玉 —— 怡红院
- 林黛玉 —— 潇湘馆
- 薛宝钗 —— 蘅芜苑
- 贾探春 —— 秋爽斋
- 贾迎春 —— 紫菱洲
- 贾惜春 —— 藕香榭
- 李纨 —— 稻香村
- 妙玉 —— 栊翠庵
- 史湘云 —— 枕霞阁
贾宝玉为晴雯所写的悼词**《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全部诗词中最长的一篇
高鹗续书中“家道复出,兰桂齐芳”指的是贾珠之子贾兰,宝玉之子贾桂均飞黄腾达
贾府衰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钱财越来越少,经济是权势的基础,经济崩溃必然导致权势丧失
- 贾府主子资质平庸,缺少才干,升不了大官,影响了权势
- 林家、史家、薛家早在贾府垮台之前就寿终正寝了,这对贾府极为不利,势单力薄必然崩溃
- 元妃早逝,后台倒塌,使贾府元气大伤,否则不至于抄家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主要表现
- 反对仕途经济,反对仕途经济使宝黛爱情的基础
- 反对封建婚姻制度,面对“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选择,宝玉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不向封建家长屈服
- 反对封建礼教,《芙蓉女儿诔》中矛头直指迫害晴雯致死的封建家长
贾宝玉新思想的主要表现
- 宝玉脑中的女尊男卑思想,是一种新思想
- 宝玉提倡主奴平等,也是一种新思想的体现
- 宝玉尊重人的价值,放任自己的个性,认为人的欲望不该被压抑
《红楼梦》关于爱情描写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 表现了反对封建主题,歌颂叛逆爱情
- 烘托封建贵族家庭的衰败
- 用爱情描写掩盖了某些政治斗争
《红楼梦》是怎样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
- 故意强调“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借以隐蔽四大家族真正衰败的原因
- 作者故意用爱情和两性关系的描写来隐蔽某些重大的政治事件
- 小说往往利用爱情纠葛,架枪带棒地抨击时政
高鹗续书的成功之处
- 一系列重要人物的死亡,元妃逝世,后台倒塌。黛玉焚稿断痴情。贾母归天,最为贾府最高统治者,其死亡说明封建宗法偶像失灵。王熙凤病死,代表贾府顶梁柱的折断。这些人物的死亡侧面表现了贾府的破败
- 写到了抄家,预示着衰败的开始,符合曹雪芹原意
- 奴隶的逃跑反抗,何三带人夜劫贾府
- 贾宝玉出家,意味着贾府后继无人
高鹗续书的局限性
- “家道复出,兰桂齐芳”,抄没的家产被发还,革去的世职得到恢复,贾珠之子贾兰与宝玉之子贾桂都飞黄腾达
- 宝玉中举,宝玉反抗仕途经济,写他中举有违人物性格逻辑
- 有些人物结局不符合曹雪芹愿意,最突出的是王熙凤,其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尽管学术界对此有三十余种解释,但绝大多数同意王熙凤日后被休、哭向金陵娘家一说
兰桂齐芳
- 兰指贾兰,是贾珠和李纨之子
- 桂指贾桂,是贾宝玉与宝钗之子
- 他们后来都做了高官,使家道复兴
红楼梦的地位
-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杰作
- 在世界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
-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形成一门红学
《红楼梦》的两大特点
- 伟大,其伟大在于写的最好,影响最大
- 复杂,其复杂在于争议最多,最难理解
《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
- 大背景:康熙、雍正、乾隆年间
- 具体:乾隆前期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自评
《红楼梦》产生的政治背景
- 封建帝王权力的不断扩大
- 官僚阶层的集体堕落
- 皇位的争夺变得极为可怕
- 政治保守、闭关锁国、文字狱、雍正御制《朋党论》
《红楼梦》产生的经济背景
- 主要分两个方面,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
- 贫富不均导致的农民起义
《红楼梦》的作者
- 袁枚的**《随园诗话》**《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
- 最早在《题红楼梦》的《小引》中记载,从而明确《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是明义
- 永忠记载《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曹雪芹家世
- 曾祖父曹玺(江宁织造)妻孙氏是康熙皇帝保姆
- 曹頫,因骚扰驿站,亏空制织造款被抄家
曹雪芹一生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曹雪芹抄家前的幼年时期,生活在南京,雍正元年到雍正五年
- 第二阶段是抄家后迁居北京时期,从雍正六年到乾隆五年
- 第三阶段是曹家再次遭受打击、彻底衰落,由城内迁居西山。《红楼梦》也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即乾隆六年到乾隆二十八年
脂评本
- 脂评本是乾隆年间的手抄本
- 有五种形式的批注:开首总批、眉批、夹批、文中双行批注、回末总批、
- 脂评本亦称脂本,是指附有脂砚斋评语的抄本,脂指的是脂砚斋
- 脂砚斋是集体笔名,脂砚斋最多,畸笏叟次之
脂评本的特点
- 底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附有大量脂砚斋等人的评语
- 都是抄本
- 仅有八十回
脂评本之甲戌本
- 又称脂铨本,脂残本,现存16回,该抄本脂评最多,最接近作者手稿,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胡适深信甲戌本是最古的本子
脂评本之已卯本
- 又称脂怡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该抄本与庚辰本大体相同,现藏于北京中国博物馆
脂评本之庚辰本
- 又称脂京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 现存78回
- 1933年归北京大学读书馆
脂评本之列宁格勒本
- 又称脂亚本,书名《石头记》
- 该抄本由帕维尔·库尔梁德采夫于清道光年间带回俄国,藏于前苏联亚洲人民研究院列宁格勒分院
脂评本之有正本
- 又称戚序本,脂戚本,书名《石头记》
- 现存80回,卷首有戚寥生的《石头记序》
脂评本之蒙古王府本
- 又称蒙府本,脂蒙本,书名《石头记》
- 清蒙古王府原藏,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脂评本之南京图书馆藏本 & 靖应鲲藏本
- 南京图书馆藏本
- 又称脂宁本,书名《石头记》,现藏于南京图书馆
- 靖应鲲藏本
- 又称脂靖本,书名《石头记》,此本不慎迷失
脂评本之甲辰本
- 又称脂晋本,脂梦本。书名《红楼梦》,存80回缺半页。
- 是现存抄本中最完整的抄本
- 正文接近甲戌本,这是《红楼梦》从批注转到白文本的过渡本。
- 现藏于北京图书馆,程刻本主要据此
脂评本分类
- 原本手抄本
- 甲戌本、已卯本、庚辰本、列宁格勒本
- 加工整理的抄本
- 正本、南京图书馆藏本、蒙古王府本、靖应鲲藏本
- 曾山篡改的抄本
- 甲辰本、科学院藏本、已酉本、郑振铎藏本
程刻本
- 程刻本又称程本,由程伟元、高鹗将原文80回手抄本补足120回后印行的版本
程刻本的特点
- 书名《红楼梦》
- 没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
- 都是刻本
- 都是120回
红楼梦人物系统
- 情情:黛玉、晴雯、尤三姐
- 指林黛玉等用情专一,只对那些又情于自己的表示眷恋和关怀
- 情不情:贾宝玉
- 贾宝玉不但用情于对自己有情的人,还用情于对自己无情的人和无知者
宝玉论
- 古今未有只一人
- 童心的灵光
- 受李贽童心说影响,“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 弱的天才
- 与宝玉的深沉性相关
- 蕴藏在他丰富复杂的情感内容之中
- 体现于其内在情感的焦点 ——— “痴”上
- 脂砚斋评宝玉:古今未有之一人
宝玉童心说的表现
- 对女性“清净洁白”的美好世界的维护
- 与世俗社会扼杀人性中最美好感情的礼法的抵触与对抗
- 对被社会所污染、毁灭的美好事物的挽救与挚爱
宝玉的三点局限
- 意淫、泛爱、移情
黛玉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 叛逆精神与高尚境界
- 敏感、多疑和伤感
- 娇贵、清高的贵族气味
- 诗性的芳馨
黛玉的性格演变
- 赠绢:宝黛定情的标志,使她神痴心醉
- 对宝玉:放下疑虑、猜度
- 对宝钗:高兴、松懈
- 忆绢:黛玉性格转变的重要阶段,使她沉吟思索
- 对既有社会秩序的幽怨、怀疑和愤恨
- 焚绢:决绝
- 在反叛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生命做最后的抗议
《葬花辞》
- 二十七回林黛玉葬花时所作的一首古体诗,是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部分。
金玉良缘
- 象征的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用来借指姻缘前世注定的说法
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 注重现实的功利
- 世故而虚伪
- 冷静甚至冷酷的高度理性特征
薛宝钗的性格矛盾
- 做人与恋爱的矛盾
- 做人:以实现金玉良缘为目标,笼络、奉承主宰宝玉婚姻或与宝玉关系亲密之人(以做人为目标,而不是恋爱)
- 恋爱:看到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反感和宝玉的才华、柔情与细心
- 冷与热的矛盾
- 表面冰冷之下对功利的热衷
- 虚伪、世故之下对爱与理解的渴求
- 儒与道的矛盾
- 用道家的装愚守拙来掩盖自己的才华横溢
- 有道家注重的朴素简洁。又注重美丽,冷中放香
- 凡事追求合理合法。也会与家人怄气、乃至任性
凤姐论
- 都知爱慕此生才
- 经世济国之才:协理宁国府
- 语言天才:逗贾母开心
- 生存智慧:对上特殊的恩宠和宽容、对下是权威
- 机关算尽太聪明
- 权和利:贪婪的欲念毁灭了内心中美好的东西
- 超出道德的底线:对别的生命的漠视和对异己的无情绞杀
- 凡鸟偏从末世来
- 指凤姐生于末世的不幸,风指的是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
《红楼梦》诗体小说的特征
- 曹雪芹以诗人式的创作冲动投入创作
- 在《红楼梦》中经营了诸多诗的意象
- 把诗性的高雅和小说的俗性相融合,使中国古典小说获得了真正的**“诗魂”**
《红楼梦》的矛盾主线
- 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封建叛逆者,和以贾政、薛宝钗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之间的矛盾
- 以晴雯、鸳鸯等人为代表的被压迫的奴隶,和以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 封建阶级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矛盾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 复现与辐射
- 复现:多次描绘同一类生活景观与画面,从而表现出蕴含的意义,让读者不断感受到新貌、新声、新色、新线
- 辐射:从生活现象的某个点出发,对生活进行延展性的描绘
- 流动与切入
- 流动:注意考察事件之间的相互勾连、相互连接的关系,讲究起承转合
- 切入:突然中止对前一幅生活画面的描写,直接转向后一幅画面,空间转换、情节紧凑、对比强烈
- 融化与凝聚
- 融化:在艺术描写中以分散的笔墨,把对人物与事件的描写放在复杂的生活中去叙述,使读者得出总体印象
- 凝聚:集中笔墨,对特定人与事进行突出的描写,使其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对传统悲剧的突破表现在哪些方面
- 价值的毁灭
- 曹雪芹实事求是的运用了价值观念,比前人更准确的把握了悲剧艺术的本质内核
- 确认了悲剧人物的复杂性,让不同质量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遭到了不同形式的毁灭
- 真实性与必然性
- 把被封建统治阶级颠倒了的真和假,重新颠倒过来
- 打破“团圆主义”,指出结局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中,表现悲剧人物的死亡
- 几乎无事的悲剧
- 写社会上常有的人和事,这是《红楼梦》考察生活、精选题材的特征
- 展开《红楼梦》的悲剧长卷,看到的是一个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
- 很少有大起大落、发生在刹那间的毁灭,却有着不间断、十分隐秘的折磨
清代
- 清嘉庆年间,**《京都竹枝词》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 最早查禁《红楼梦》的是嘉庆年间玉麟
- 润东漱石主人称《红楼梦》“引人入斜径”
- 《红楼梦》屡次被官方禁毁,一度被书商换上**《金玉缘》**的名字
近代
- 黄遵宪给予了《红楼梦》这样的评价“开天辟地,从古至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 侠人在**《小说丛话》**中认为,曹雪芹与龚自珍可并称为“吾国近百年来的大思想家”
现当代
- 胡适把考证的方法引入《红楼梦》的研究
- 王国维把西方理论引入到《红楼梦》的研究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新中国成立以来,俞平伯以红学家的身份留名文史
海外
- 乾隆58年,《红楼梦》流传到日本长崎,这是已知流传到国外最早的文字记载
- 大高岩对《红楼梦》的研究和评价是最全面、最系统的
- 自署红楼梦主的是伊藤漱平
- 朝鲜语著名古典小说**《玉楼梦》《九云记》**就是在《红楼梦》的影响下诞生的
- 帕勒休克翻译了第一部全译本《红楼梦》,也是欧洲国家出版的第一个全译本
《红楼梦》在小说创作方面对后代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 续书的大量涌现
- 18世纪末至19世纪80年代,续书多达三十多种
- 模仿之作的不断涌现
- 魏秀仁的**《花月痕》**在写作上明显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
关于旧红学
- 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关于《红楼梦》的评点、索引和题咏,以评点派最具代表性
- 脂砚斋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其史料价值而非艺术价值著称
- 评点家代表
- 王希廉的《红楼梦评注》
- 姚燮的《读红楼梦纲领》
- 张新之的《妙复轩评石头记》
- 清宗室诗人永忠评《红楼梦》“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护花主人王希廉
- 第五回为纲领
- 真假二字为全书关键
- 尊薛抑林
索引派
- 20世纪初红学研究形成的派别
- 影响较大的有:清世祖与董鄂妃说、明珠家事说以及政治小说
- 代表人物
- 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引》**,写清世祖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
- 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认为《红楼梦》是康熙朝政治小说
- 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
- 以上三派被胡适称为晚清索引三派
新红学
- 考证派
- 创始人为胡适、俞平伯、顾颉刚
- 新红学的概念最早是由顾颉刚为俞平伯写序的时候提出来的
新红学考证派的研究方向
- 关于《红楼梦》作者及其生平家世的研究被称为曹学
- 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被称为版本学
- 对脂砚斋评语的研究又叫脂学
- 对后40回佚稿的研究又称探佚学
胡适的研究贡献
- 肯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 从版本方面考证《红楼梦》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认为后40回是高鹗的续作
- 用治经学、史学的态度来治《红楼梦》,把考证的方法运用于小说的研究
俞平伯把红学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 王国维代表的批评派
- 蔡元培代表的索引派
- 胡适代表的考证派
周汝昌,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
批评派
-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第一次将西方美学的批评理论引入到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领域,以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理论作为他的哲学和美学观念基础
- 吴宓的**《红楼梦新谈》,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解释《红楼梦》的悲剧
- 佩之的**《红楼梦新评》用西方社会学**来解说《红楼梦》
- 陈觉玄提出“四大家族”的说法